全国唯一,规模最大,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永久落户都江堰
作者:cdwumu    发布于:2011-09-02    文字:【】【】【

全国唯一,规模最大,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永久落户都江堰

 

 

 

 

2011年8月29日上午11:00,成都都江堰市中兴镇花木城内狮舞龙腾、人头攒动,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落成暨开馆剪彩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及数家媒体亦到场参与这一盛典。
    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始建于2000年12月,这座由来自台湾的实业家卢泓杰先生斥资千万创办的,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陈列展示乌木艺术为专题的大型主题民办博物馆,它不仅填补了国内博物馆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更用十余年时间打造出了一个陈列规模和藏品价值都堪称世界之最的乌木王国。
    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占地50余亩,陈列面积约2800平方米,展出藏品200余件。整个博物馆分为室内展厅和室外展区两大部分,室内展厅由扇形主体展厅和副展厅“品岚阁”组成,陈列着形态大小各异的200余件乌木艺术珍品;室外展区则由太阳神广场和“乌木阵”相接,仿佛于绿荫花丛中重现着乌木的历史衍变进程。
    其中一尊直径7米,重达8吨,距今已有7369(±100)年历史的完整巨型天然乌木古树根作品——“万根同心·太阳神”引来参观嘉宾的阵阵惊叹,它就屹立在博物馆中心的太阳神广场中央,其庞大而壮观的体量,天然而完整的造型,无不让人感叹天地造物的鬼斧神工,是博物馆举世无双的镇馆之宝。
 
亮点一:解码古蜀文明信息
    乌木是自然环境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远古原始森林硕果仅存的自然遗存,也是古代巴蜀大地地理环境结构的特有生态文化产物。通过对乌木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了解远古巴蜀植物种类的状况,并从中认识当时的气候、水源以及与其相关的其它自然因素,从而从另一个角度去佐证古蜀文明的演变进程。
    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中收藏的天然乌木作品基本都来自四川盆地,尤其以成都平原出土的居多。据卢馆长介绍,他用十余年的时间,几乎收集了成都平原90%以上的乌木原料,这无疑是给古蜀文明的研究提供了类似于“活化石”级的珍贵资料。博物馆除了日常收藏陈列的功能外,提供第一手科考研究资料是它公益性的一大体现,因此,馆内还设有乌木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在研究乌木艺术价值的同时,为古蜀文明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亮点二:新添城市文化品牌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只有成都平原成规模的发现了乌木,乌木被冠以成都头衔,正如“成都大熊猫”一样顺理成章。卢泓杰告诉记者,乌木作为古蜀文化遗产,其作品的文化历史内涵是其它文化产品所不能代替的,如果能把大型乌木艺术珍品作为博物馆的馆藏基础,同时把小型乌木制品作为城市文化载体推向市场,这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今,随着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的正式开馆,一个新生的城市文化品牌——成都乌木,已然成为成都市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亮点三:推进文博旅游产业
    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从创办至今已三易其址,最终在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迁址都江堰市中兴镇花木城内。
    对于选择都江堰永久落户,卢馆长表示非常认可。他说都江堰是灌溉成都平原的活水源头,是华夏文明在古蜀大地的起源,是成都乌木的发源地,能在这里建成乌木艺术博物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主题和初衷。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将把博物馆的主体文化和科考价值,与青城山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形成“三角鼎立”的文化格局,依托博物馆发展文博旅游产业,为都江堰的旅游竞争力增添新的筹码。
 
[对话]
解读古蜀文明的生命密码
    二十八岁创造两千万财富奇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一次邂逅乌木,到今天建成饱藏一馆珍品的乌木艺术博物馆,卢泓杰与乌木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
    “第一次接触到乌木是怎样的场景?”
    “当时我在成都的一条小河边看到一块黑糊糊的东西,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但很喜欢就捡了回家,后来被家中八十多岁的奶奶看到了,她非常惊讶,告诉我这就是很珍贵的乌木,据说她们那个时候家里有一颗乌木棋子就很了不得了。于是我把它送到成都理工大学鉴定,专家说这块木头的年龄有六千多年,我一下子就被这种神奇的木头所深深吸引住了。”
    “据说您曾经在经济很窘迫的时候也不舍得卖掉一件珍贵的乌木艺术品,为什么?”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只剩下一块饼,能够维持生命的话,都不会有这样子的念头。’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生命,怎么能卖掉呢?我想把它们作为传承,留给后人,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对博物馆的未来还有什么设想吗?”
    “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建设博物馆二期工程,主题是‘走进远古文明’,预计占地面积是7000平方米,希望通过它能把更多的乌木艺术珍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延伸阅读]
乌木简介
    乌木,川人俗称,又名“炭化木”,主要产于成都平原,椐C14同位素测定,成都乌木断代3800年以上,久至26000年,是由因地壳变动、山崩、洪水、泥石流而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的古树,在缺氧、高压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而形成的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神奇物品。乌木的发现地极其有限而且不可再生,是举世无双的绝世珍宝,也是地球北纬30度魔力线上的神奇现象之一,故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
    乌木质地坚硬、色泽乌亮、形态万千,兼具石的神韵与木的古雅,聚显天灵、地珍、人意“三绝”,展示出了大自然灵性至上、艺术天尊的神秘气氛,令人骚动不止。加之其耐腐蚀性强,故被视为雕刻工艺品的宝贵原料,民间素有“家有乌木一方,胜得珠宝一箱”之说。
    乌木文化遵循自然法则,以自然为载体,主张天、地、人和谐共融,是来自上古,无字、无穷的智慧;依无极、太极、河图、洛书、八卦,及五行、五常开启人的无穷智慧;依天地人合一之观,并列自然,乃华夏民族之根本、文化之根本,乌木文化当与华夏民族同寿!
    《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海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淮南子·形训》亦曰:“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四千年前,从成都平原上诞生的“建木”文化,到产生青铜神树的三星堆文化,再到四川流行摇钱树的汉朝时代,二千多年的古蜀历史上,“树文化”一直绵绵不断。乌木,作为“树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数千年封存,以它存留下来的丰富历史信息向我们展现了成都平原生态环境演变的历程,是珍贵的生态文化遗产,更是我们通往神秘而灿烂古蜀文明的一把钥匙。

 


博物馆地址:都江堰市青城大道中兴段花木城

成都办事处:成都市蜀汉路424号新天地B栋1楼    

电话:028-87577313 15828022453
邮编:610000
E-mail:857711151@qq.com

开馆时间:周二9:00-周日17:00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 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
网站信息及图片不得转载,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9 www.cdwumu.com 四川乌木博物馆-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 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38182号-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制作

川公网安备 51018102000098号